第103章 诸葛亮(1.15万字大章)(4/10)
月春耕之时,杨都督借粮与我等,约定好春耕之后,一户出一劳力,前来修桥筑路、修缮渠道,以方便百姓们出行和灌溉农田。并且,出工者每日报酬为两斤粮食,用以抵扣上月所借之粮,同时,出工者中午还管午餐哩。"
诸葛亮听完,心中倒也称赞杨平这种以工代赈的方式,同时又称赞了杨平体恤治下百姓不易。
随后又问:"道路怎修得如此宽大?(汉朝的官道也就一丈多宽)河南之路,铺的又是何物?"
那农夫说道:"道路修如此之宽,我也不知,只听乡长说过,都督有言'要想富,先修路'。
至于地上所铺之物,听乡长有言,乃都督发明之人工石,具体是何物,我也不知。"
最后,诸葛亮问出了他最想问的问题:"敢问这位兄长,您家中确实分地了吗?
确实如外界所言,除了每亩地十斤粮食的地税以外,不用再付任何税赋,同时,治下亦没有任何徭役?"
问到这里,那位民夫已经起了警惕之心,招呼同伴将诸葛亮团团围起来,问道:"尔为何地之细作?"
诸葛亮见此状,赶紧摆手道:"吾是荆州而来的行商,好奇之下,故而问之,非是细作也。"
随后,便拿出了当时进入汝南郡时,在野王县西侧关卡,开具的放行竹片。
那民夫也看不懂,但知道眼前之人不是细作就好,于是站直了腰身说道:
"吾因为身体瘦弱而不得参军,一家四口只分得田地一百亩。
在我家所属东侧十里,都督设有一亭,亭中前日,刚刚立了一个石碑,上面明确写着:
授田第一年,每亩交粮五斤,以后固定粮税为,每亩地十斤,永世不变!
太平民团治下,亦永无徭役!
这位郎君,刻入石碑之规定,岂有变乎?!"
诸葛亮一听,心下巨震:"刻石呀!这位杨都督竟然如此决绝、爱民!"
当下对杨平好感度爆棚。
但这也不是让诸葛亮,去追随杨平的原因。
至于诸葛亮为什么出现在杨平大帐里,这纯粹是"好奇害死猫"!
四月十五日上午,庞家商队和平舆县的商部进行了交割,
用两千石粮食、五百匹麻布,换取了大量的白瓷、透明琉璃、白纸以及一些太平民团治下的特产。
交割完毕时,已近正午,商队准备略作休息,在下午不太热时,便开始出发西返。
谁知此时,有一辆单马双轮、插着三角旗的军用传讯车,过了汝河上的木桥,进到了那条人工石铺成的道路上。
传讯车上的两名传讯兵,一人驾车,一人拿着大喇叭喊道:“大捷!大捷!杨都督指挥部队,于昨日清晨,在淮河北岸歼灭袁军5000余人,我军伤亡不足300人!
大捷!大捷……”
城外此时有很多收工之人准备进城,听闻此言,纷纷涌上道路,互相祝贺。
在临时货站的帮忙的劳工,有人兴奋的说道:“看来,袁术是打不回来了,我等的土地能保住矣!”
随即,也加入了欢庆的人群。
诸葛亮等人,被挤的东倒西歪。
等人群过后,商队的管事清点人数,发现一人未少,也是松了一口气。
只是,诸葛亮未曾发现,自己挂在腰间的一块儿竹片,掉到了地上,被不知道哪位兴奋的人,踩成了两半!
欢庆的气氛还未平复,忽听有人大呼:“雷亭长开亭了,二三子,快去一观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