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字节小说网

字节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平推三国,没人比我更快 > 第103章 诸葛亮(1.15万字大章)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103章 诸葛亮(1.15万字大章)(3/10)

之迹象。

    今,家中已然安定,侄儿欲东去汝南郡见识一番,不知叔父意下如何?"

    诸葛玄知道自己这位15岁的二侄子,是对那位16岁的杨都督产生了兴趣——都是少年人,少年义气,起了比较之心。

    示意诸葛亮坐下后,诸葛玄站起来,思考许久,才缓缓说道:"吾家阿亮,欲以何时、何种身份前去汝南郡?"

    诸葛亮在见诸葛玄之前,就已经想好了,于是缓缓说道:"前些时日,侄儿结交了庞德公侄子庞山民。

    山民言说,其家有一支商队,将于近日启程前往平舆县交易,只是此次交易数额庞大,山民向侄儿抱怨,缺少随同账房。

    侄儿心想,不如化用他名,做个账房,随商队一同前去平舆县一观。"

    诸葛玄点头,认可诸葛亮这种愿意放低身份,跟随商队的行为,又问道:"阿亮此去,有何目的?"

    诸葛亮知道,这才是诸葛玄最关心的,于是行礼说道:"侄儿此去,只是行千里路,观另一方世界,不会节外生枝。"

    诸葛玄回了一句:"吾知你谨慎,但仍需小心……"

    看着比自己都高大的侄子,诸葛玄忽然拉着诸葛亮的手说道:“吾家阿亮,乃光明磊落、聪慧通达之人。

    今汝欲独自远行,吾就提前赐汝表字‘孔明’,望汝……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于是,诸葛亮就化名朱亮,拿着从庞山民那里“为朋友要的”的介绍信,

    到襄阳对面的樊城,庞家商队前去报到。

    凭借诸葛亮的数学功底,很轻松就应聘上了随行账房一职。

    商队于四月初出发,一路东进,在四月十四日傍晚,抵达了平舆县。

    进入汝南郡后,诸葛亮就看到了与南阳郡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。

    这里的百姓们即便是下田耕作,脸上也不再麻木,偶尔还能看到有说有笑的妇孺,向田地里的男人们送去浆食。

    而更让诸葛亮感到惊奇的是,在路过一个乡堡时,竟然听到了朗朗的读书声。

    受制于当时商队正在快速前进,诸葛亮也没有去探究,只是越往东行,遇到的这种情况就越多。

    诸葛亮十分好奇地问商队的管事:"太平民团治下,怎如此多的学舍?"

    那管事已经是第二次来汝南了,给诸葛亮解释道:"那位杨都督不知发了什么疯,要求其治下每个乡,必须得有一所小学,还要拿出粮食,表示,只要每天上午到学堂学习一个时辰的孩童,都可以管一顿午饭。"

    诸葛亮听完,心中暗暗感叹一句:"杨平,无论你是否是妖人,仅凭这一点,若他日落到亮之手上,定饶你一命。"

    到达平舆县后,诸葛亮更是被这里热闹非凡的情景给惊呆了:

    只见平舆县北面汝河上,原本只有一条小吊桥,此时已经换成了一座宽度将近一丈的木桥横跨南北。

    而在木桥的尽头,是忙碌的人群正在修路。

    诸葛亮目测这条路宽度最起码有三丈,向北望去,修路的人群一眼望不到边。

    小主,

    而汝河南岸到平舆县城,这六七里路已经彻底修成,而且地面上还是一种类似于石头的灰白色材质。

    诸葛亮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此物,于是在货物抵达城外的临时货站后,就询问了过路的一位民夫。

    当时诸葛亮问了三个问题:

    第一个是:"这位杨都督,竟让尔等刚刚结束春耕就来服劳役吗?"

    农夫笑着回答说:"非是劳役,而是雇工。上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三国:云大怒,你惹我干啥 快穿:扭转人生 分手后,傅总才知情根深种 掏空渣爹后妈,资本小姐随军海岛 真千金断绝关系后,侯府后悔莫及 横扫晚清的现代军团 在泥淖中向往 新世纪福音战士,在维修部的故事 双生魂记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