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-107(6/25)
只是魔修杀戮起来,不管对方是人是妖, 是善是恶,是修者还是凡人, 只要对自己的修为有利,便会挥动屠刀。而清修则好上许多, 为了规避雷劫, 他们一代代试探天道的规则, 最终得出“不杀凡人, 不将一脉一支赶尽杀绝”的规则。
并且为了让门派世家之间保有基本的安宁,也立下轻易不残害正道修士的性命的规矩。
当然十万年下来,这样的规则已在正道之中成了彼此默认的法则。
正道与魔道也因此划开了一道不可交融的汉界楚河,魔道会杀正道以增加修为, 正道又何尝不能以狩猎魔道以正道心,发泄心中的杀意呢?
即使魔道之中也有天性纯善之人,正道亦有真正以扶正祛邪为己任的修者,但终究也是少数。
修真界的至高法则,永远都是弱肉强食。
而天道也在竭力平衡万物之间的强弱,魔道只须杀戮就可轻易进阶,天道便降下更多的雷劫,对走捷径者施以更重的惩处,又以溟州这么唯一一块产生魔气的地界作为限制,让魔修离开魔界之后,行动便更加艰难。
也因此除却几次魔修大肆入侵九州的事件之外,云水界这十万年来魔修往往都被困足于溟州内自相残杀。
他们如同炼蛊一般,在本就贫瘠的土地上抢着稀薄的资源,踏着同道的鲜血与头颅,甚至吃着他人的、自己的血肉向高处攀行。
兴许前一秒还杀人夺宝灭人满门的家伙,后一秒就被偷袭,成了其他修士炼丹炼器的材料。
若问这些魔修,能够选择,还愿生在溟州,修行魔道吗。
想来多是否认的回答。
又或者只是沉默。
因为站在溟州被血污与魔气染透的土地上,已是他们唯一能做的选择。
若不是天生灵根驳杂,仙途渺茫,好端端的人,又怎会去修炼旁门左道?
若不是已被世道逼上绝路,溟州之外天大地大,海阔云清,又怎会迫不得已走上一条注定前途渺茫的道路?
容子倾从那个水月魔尊最记忆犹新的核心回忆看起,穿过无数错乱的时光,终于草草地拼凑出了这人的一生——
灭世的魔头在出生时,不过只是沅州小村里呱呱落地的一个小婴儿。
伴随着他的第一声啼哭,天降异象散开,引起了万年之前的一场混乱。
沅州以某村为中心,周遭数村的百姓突然闻到一股奇香,随后不论男女老少,飞禽走兽尽数落入欲障之中,直到附近游历的仙师被惊动,才算化解了这场危机。
婴儿的天生炉鼎道体也被发现,那修士便将他带回师门,呈与师尊。
豢养炉鼎不论在哪门哪派之中,都算不得会被喊打喊杀的事情。
说来,这其实也算是一种你情我愿的交易。
炉鼎通过贡献自己的修为来换取庇护与资源,豢养者也能借助双修快速积累真元。
但以此得到的灵力会有些驳杂,不如自己修炼所得的清澈,于进阶和斗法都有阻碍,以此修炼无异于饮鸩止渴,炉鼎也会因亏耗而根基受损,减少寿命。
因此它不算正道推崇的修炼方式,但也没有损害到修真的公平性,便也没有明文规定这样的主仆关系不该存在。
至于被当做炉鼎的人本身是否心甘情愿为他人作筏,以自身的肉.体、前途、性命做为他人修仙之路上的踏脚石……明面上自然都是心甘情愿的,暗地里是否如此,还有待商榷。
只是炉鼎之所以叫做炉鼎,在他人眼里便已成为了一个存放修为的器物。
器物的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