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8章 给水兵们许诺的“桃子”(2/4)
十分平稳。就拿平均一个小时15里的水流速度,和宽度只有20多丈、水深不超过5米的河道来说,即便是船翻了,凭借着杨平水师部队装备的三国版救生衣(桐木制成的全身甲),前世有些水性的杨平,自问就是掉到水里,他也能自己游到岸上去。
于是,杨平在淮河南岸交代了齐峰要好好建设规划中的新义阳县城(以后会当作兴州的治所使用),就带着亲卫们上了这4条双壳体船。
农历3月底的淮河水面上确实很安全,水流确实很平稳。
由阮齐带领第一艘双壳体战舰,挂着灯笼在前方开路,随后是第二艘,同样挂着灯笼,杨平坐在第3艘,后边还有一艘护卫的。
用阮齐的话说就是:"前边即便是有危险,属下也得死在都督前面!"
一晚上的顺流而下,阮齐他们基本上把行进速度和水流速度保持了一致,等天亮时已经前进了200多里。
因为整条船上是人挤人,担心自己小命安全的杨平,一晚上基本没睡觉,这才有了他站在船上,迎接淮河日出的这一场景。
在天还蒙蒙亮的时候,杨平发现了淮河北岸的一座小县城。经过对比脑海中的地图,发现这是新息县(今息县),知道离汝河和淮河交叉口的汝阴县(今淮滨县)还有一百多里的水路。
白天行船,速度当然可以提高,而且还安全。
小主,
于是,杨平就躺在这条双壳战船的三弓床弩上(甲板上无树下脚),船长姚西只能弄两块盾牌垫到那个三弓床弩上,杨平躺上刚刚好。
等杨平被姚西叫醒的时候,已经将近中午了。6个多小时跑了140多里的水路,这速度比在陆路上强多了。
只听姚西给杨平说道:"都督,刚刚团长发来信号,说是前方不远就到舞阴县(今淮滨县)了。"
果然,杨平站在他睡觉的盾牌上,在东北方向不远处就有一座小城矗立。
这时,杨平有两个选择:
第一,弃船上岸,步行向东北方约70多里外的新蔡县;
第二,继续坐船向东,然后顺着汝河河道向东北而去,大概有80多里的水路。
权衡利弊以后,杨平决定还是走水路。主要原因是,杨平无论前世今生,都很少和水手们接触,他想多和自己的水兵们亲近亲近。
第二点就是,现在是将近正午,在杨平对袁术的这场战争的估算中,将会以汝河为界,打一场保卫战,那就需要他勘探一下从新蔡县到舞阴县(今淮滨县,本书中以后直接使用淮滨县这个称呼),这一段河流的水量,以及两岸的地形地貌。
于是让船长姚西通知前方开路的阮齐,前去通知在淮滨县的驻军长官,到河边的码头一会。
淮滨县地处淮河和汝河的交叉口,战略位置是比较重要的。在杨平的规划中,淮滨县将会是一个繁忙的水路交通枢纽。
所以,在张辽拿下新蔡县后,便接到杨平的通知,派出教导旅3个团加工程部队,共1000多人,拿下了这个只有一个不满编校尉部300多人驻守的县城。
而此时驻守在淮滨县的,正是6000人的第三师,他们在这里进行整编、训练。
当杨平来到那个十分简陋的小码头上时,第三师师长黄邵、副师长何冬,已经快马赶来。
杨平询问了第三师目前的情况,黄邵表示:"第三师6000人,人员全部到齐,武器装备已于昨日全部到齐,所有兵员都经过初步训练,能够列成阵势。"
随后,杨平又询问了粮草情况,得知平舆县方面已经通过陆路、水路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