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字节小说网

字节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平推三国,没人比我更快 > 第82章 杨平的家底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82章 杨平的家底(2/5)

头来!

    其二,尔等真以为桥蕤出尔反尔固守平舆县城,本帅就没有手段对付他吗?"

    刘处急切的问道:"元帅,您安排了何等后手?"

    张辽只是轻笑着不语。

    刘处立马知道自己失言了——这等机密之事,怎可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?

    张辽没说的是:军刺小队的队长侯宝,已经带着教导旅20多名精锐的斥候,趁着刘处击溃桥蕤部将牛正率领的后军以及民夫时,混进了大部队里,此时已经进了平舆县城。

    即便是桥蕤反悔,这20多名精锐,也足以在夜间打开某道城门,迎大军进城了。

    更不用说,杨都督还在张辽大军内派遣了3名亲卫,每人带有两颗轰天雷。

    想到轰天雷,张辽就想到了那轰天雷特殊的用法——因为不是以杨都督精血为引,使用轰天雷的亲兵,在祭出轰天雷的时候,都需要加一句:

    "中华帝君,乃吾统帅,以吾一年寿命为引,特请雷公相助。"

    也就是说,这些亲兵都要自以自己一年的寿命为代价,使用这颗轰天雷。

    如非必要,张辽也不想动用。

    桥蕤确实是遵循了这个时代名将的作风,一诺千金。

    在单人独骑回到平舆县城以后,立即召见了,留守于平舆县城两个校尉部内的亲信人员,向其诉说了张辽所率大军锐利无比,平舆县守不住,我等与其坐以待毙,不如东归。

   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    这些亲信当然不想死在平舆县城,于是纷纷表示愿意跟随桥将军东归。

    随后,桥蕤这才召来了副将孙晨、以及两名校尉,言说东归之事。

    两名校尉倒是没说什么,副将孙晨那是袁术的家奴出身,厉声指责桥蕤道:"尔等作战不力,致使大军沦丧。

    如今,主公在汝南郡之根基,皆在平舆县也。

    当务之急,尔当迅速整备城防,派遣信使前往寿春求援,何敢轻言放弃?"

    桥蕤冷哼一声道:"孙副将这是不想与本将军一起东归了。"

    孙晨态度很明确:"尔等必须守住平舆县,等待左将军(袁术)的大军来援。"

    桥蕤见无法说动孙晨,毫不犹豫地一剑将孙晨刺倒,并命令两名校尉,一个割断孙晨的脖子,一个砍下孙晨的脑袋。

    随后,桥蕤冰冷地言说:"副将孙晨,遭遇埋伏之时,奋战而亡!"

    两名校尉交了投名状,立马就心领神会了。

    第二日清早,桥蕤就带着约1500人的残兵败将,携带3日干粮,赶着几辆马车带着家眷,出了平舆县东门。

    而张辽已经率部在北门和东门等待了。

    见了桥蕤依言出城,张辽也信守承诺,命令手下各部不得追击。

    桥蕤这才带着残兵败将一路东归。

    3月13日上午,接到通知的汝阳县,便派来了孙茁带领的第21旅1000余人。

    3月14日清晨,在从21旅补充了二百余人后,张辽这支2300余人的大军,迅速沿着官道向东而去。

    在今天下午(3月15),用轰天雷炸开了新蔡县城门。驻守在新蔡城的数百袁军士兵,尽数被俘。

    张辽随即在新蔡县城建立加固城防,建立防线,准备应对袁术随时而来的攻击。

    杨平听后,迅速在脑海中对应一下新蔡县的位置:处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,河流从此向东南而去,最终汇入淮河。

    有张辽率2000余精锐在此驻守,袁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三国:云大怒,你惹我干啥 快穿:扭转人生 分手后,傅总才知情根深种 掏空渣爹后妈,资本小姐随军海岛 真千金断绝关系后,侯府后悔莫及 横扫晚清的现代军团 在泥淖中向往 新世纪福音战士,在维修部的故事 双生魂记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