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字节小说网

字节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平推三国,没人比我更快 > 第62章 耀武扬威的护民军团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62章 耀武扬威的护民军团(1/3)

    杨平在战车上接见了从沙河南岸回来的周田(军刺小队成员)。

    周田向杨平汇报:“禀报都督,目前何曼、黄邵均在郾县附近,各有3000余青壮。

    刘辟部3000余人,由其族弟刘武率领,同样在郾县附近驻扎。目前,三部近万人并无异常。

    另外,在沙河以北,我等已探查到3个人口在2000人以上的大型坞堡。”

    旋即,他递上一块木牍,说道:“位置与行军路线,属下已经标好。”

    杨平示意周田在战车上稍事休息,自己看着木板上的简易地图:

    地图上有两道弯弯曲曲向东南的线,上边的是颍河,下边的是沙河。颍河上有一个点,那是临颍县;沙河南边也有一个点,那是郾县(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)。

    在这中间,被周田画了一个不规则的“之”字形,由3个点连接,上面分别标注了“邓、田、张”,这应该就是他所说的3个坞堡。

    杨平在心中默默估算:从临颍县到郾县,直线距离约为60里。如果走这个“之”字形路线,距离将会提到100里以上。

    本来,如果护民军团快速行军,今晚天黑之前就能渡过沙河,在郾县与黄邵、何曼等部会师;

    若是绕路攻击这3个坞堡,则要到明天下午才能到达郾县。

    权衡利弊后,杨平命令传令兵到前面通知教导旅向西南方转向,同时命令在身旁的周田前去带路。

    实际上,杨平思考后发现,他现在也用不急着回汝南。

    他心中暗想:“看一看曹操在汝南给自己安排了什么样的‘惊喜’。”

    在他潜意识里,如果刘辟这些流寇一个个的归附自己,自己还真得费老大劲安置他们;

    如果他们反叛,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收拾掉他们,吞并他们的部众,安置起来就简单多了(内部的敌人不好对付,但外边的敌人只需要杀就行了,参考一下HG)。

    而且,杨平急需补充粮食、布匹,最主要是粮食种子——现在已经是3月初,如果种小米、春麦肯定有些晚了,

    但杨平知道一种生长期只有3个月、耐旱、耐涝、易于管理的粮食——荞麦(在这个时期被称为“稗麦”)。

    这玩意儿口感不好、处理费劲、产量还低,但生长期短。杨平相信,这些地主豪强家里肯定有一定的存量。

    事实确实如此。

    当教导旅2000余挂着板甲的精锐之兵、和张辽的200骑兵赶到西南方向20多里地外的邓家坞堡时(东汉名将邓禹后人的分支),

    邓家家主很识时务地命令族中子弟带着酒肉出坞堡“劳军”。

    这倒是护民军团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。旅长何冬不敢自作主张,就派骑兵通知了杨平。

    等杨平赶到,就见这是一座修得相当坚固的碉堡,不仅院墙更高,根据城垛的宽度,杨平目测其夯土院墙厚度最起码在半丈以上。

    但杨平身边的军官们,一个个向杨平建议:“打下这个至少能住3000人的坞堡,到时候里边所有的东西都是咱们的了。”——标标准准的强盗式思维。

    杨平思考一会儿,决定见一见邓家派出来的代表。

    “小老儿邓银,见过杨都督。”这是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头子,养尊处优之下,看着极为讨喜。

    杨平懒得废话,口吻强硬地说道:“速去通知汝等家主,给吾大军准备五谷(在汉朝时,五谷通常指的是稻、黍、稷、麦、菽)种子各200石,

    稗麦、苜蓿、绿豆种子各100石,另奉上麻布500匹、铜钱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三国:云大怒,你惹我干啥 快穿:扭转人生 分手后,傅总才知情根深种 掏空渣爹后妈,资本小姐随军海岛 真千金断绝关系后,侯府后悔莫及 横扫晚清的现代军团 在泥淖中向往 新世纪福音战士,在维修部的故事 双生魂记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