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章 兵多将广(1/3)
何仪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。既然决定投靠杨平,态度摆得那是相当端正。见平进到大堂,二话不说,立马单膝跪地行大礼道:“属下何仪,参见都督。”
杨平急忙上前双手搀起何仪:“何帅不必行此大礼。
你我黄巾之辈,当携手继承大贤良师遗志,平定乱世,为我等生民建一个大同世界。”
起身后的何仪,面色慎重地说道:“我自随先大贤良师起兵至今,十二载有余,因才能疏浅,领导部众东躲西藏,至今毫无建树,一事无成。
前时,蒙都督提醒,方不至遭覆灭之危。
今闻都督志向远大,才能超人,何仪不才,愿率部加入都督之太平民团。”
随后从何冬手上接过一策竹简,交给杨平道:“都督,此乃我部所有家当,共民五万七千有余。
此番共带四千青壮之兵,已在颍河南扎营,一同交由都督编入各部,壮大我护民军团。”
杨平心中暗暗赞叹一句:“好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好汉子!”
于是欣喜地说道:“有何帅与杨平携手,我太平民团实现天下大同之愿望,又近一步矣。”
随后,杨平将跟随而来的各军官一一介绍给何仪,并当众表示:“护民军团将组建第一个战斗师,由何仪任师长。”
何仪听闻杨平当众宣布对自己的安置,那是彻底放下心来,与杨平手下的众位高级军官打成一片,丝毫没有摆老资格的架势。
为了迎接何仪,杨平直接在县衙内摆起了火锅宴。
饭后,杨平命何冬返回颍河南岸大营,安抚带来的四千青壮,约定明日清晨前去迎接这些将士们入城。
杨平留何仪在县衙内,与其彻夜长谈,二人相谈甚欢……
第二日清晨,随着晨练号角吹响,杨平陪着何仪在县衙门前观看近卫旅集结。
甲胄齐全、武器锋锐的近卫旅两千余人,竟然在号角吹响后半刻钟内就集结完毕。
看着横平竖直、肃然而立的近卫旅,何仪直接被震惊得话都说不出来了——半个多月前,队伍里还有他亲手交给杨平的所谓青壮,那些人甭说站得这么整齐,就是勉强站个方阵都做不到。这才半个多月,就让杨平训练成一支精锐之师。
于是,何仪对着杨平感慨道:“都督真乃天生之统帅耶,虽淮阴侯复生亦不能比。”
杨平可不敢拿自己和韩信比,自己占的优势只是从后世而来的见识,韩信那是真真正正的外挂人物。
队伍集结后,杨平请何仪与他共乘一车,带领着近卫旅两千余人,高唱《护民军团行军曲》,踏着整齐的步伐,出临颍城南门,依次通过颍河桥,在何仪所部的临时营寨前列阵而待。
睡眼惺忪的何仪所部听到这整齐的步伐,纷纷窜出营寨来观看。
看到如此严整、威武的甲兵,本来对何仪要率部加入杨平所部,还略有微词的几位校尉,心中那点抵触的小心思,立马被那整齐划一的步伐给踏碎了!
这几个校尉也是走南闯北有些见识的,自问带来的这四千所谓精兵,如果和营寨外列阵的两千精兵对抗,绝对是一触即溃的结局——
先前何冬带回去的五副甲胄,此刻就在这几位校尉身上穿着,胸前钢甲的坚固程度他们是做过实验的。
而眼前这两千人几乎人人披甲,自己这四千多人也就两百套甲胄,打全甲步兵那简直是找死!
看着何仪带来的这四千人震惊、羡慕的眼光,杨平知道自己带兵立威的效果达到了,于是就该施恩了:
只见大军后边,一辆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