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字节小说网

字节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平推三国,没人比我更快 > 第19章 组织壮大了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19章 组织壮大了(1/2)

    曹操撤军,实际上是为临颍城内的杨平所部设置了一个陷阱——他想利用杨平手下士卒来自多支黄巾军、急于南归的心理,故意撤军,诱使杨平放弃临颍城防南逃,最后在野战中歼灭他们。

    杨平确实没看透,但也没中曹操的计谋。

    原因很简单:杨平的战略目标就是利用这一仗守住临颍城,迫使曹操退兵,在三国乱世中打出名声。

    最重要的是,他要把手下的几千兵卒彻底改造成自己坚实的班底,成为三年内平定三国乱世的基石。

    所以,当曹军撤走时,前来通报的传令兵很兴奋,杨平却只是淡淡回应一声:“知道了。通知各部守军,没有本都督的命令,一兵一卒不得出城。违令者,斩!”

    于是,近卫团出动传令,并负责监督。

    关于曹操退军,除了曹军设伏这一段“以退为进”的计谋杨平没有猜到,其他因素杨心知肚明:曹军炸营确实伤了士气,春雨绵绵也确实不利于攻城。

    天黑时分,军刺小队秘密回到临颍城,向杨平报告:“曹军确实撤回颍阳大营了。”

    杨平看着眼前这12位浑身湿透、面容憔悴却透着彪悍之气的精兵,赶忙让亲卫鲁达去取备用衣物,并通知厨房熬制姜汤。

    待12人换上干爽衣物、喝完姜汤后,杨平才询问他们这几日在城外游弋的收获。

    军刺小队队长名叫侯宝,是个身高七尺的精壮汉子,是从北边弘农郡逃难而来。

    他有一项绝技——扔石头百发百中。而且身形灵活,拥有近乎本能的侦察与反侦察直觉(否则,他也不可能带着家人从董卓的迁徙队伍中逃出)。

    侯宝对杨平十分感激,若非杨平带他们捕鱼虾、捉虫子,他唯一的小儿子早已饿死在正月初了。 于是,喝完姜汤后,不等杨平询问,侯宝主动站起来汇报:

    “都督,二月初七早上,大军进城后,我们便在四周游弋,按您的吩咐巡查方圆二十里内曹军伏兵。

    重点为我军夜间从南门出城捕鱼做警戒,曹军虽发现捕鱼行动,但因在夜间进行,他们并不清楚我们在干什么。

    (别以为,让精锐为捕鱼行动警戒是大材小用,对古代军队而言,能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事。)

    此外,在临颍桥南部有一支300人的精锐曹军步兵埋伏。今日下午曹军大部队撤军,却有传令兵绕道接触这支伏兵。

    目前,他们仍在颍河桥南三里外一座废弃村庄驻扎。

    另有六支曹军斥候(每支5人,共30人)在城周游弋。”

    侯宝顿了顿,杨平追问:“城南伏兵的粮草如何运送?”

    侯宝答道:“他们是二月初七夜间绕道临颍西北渡颍河而来,当时未带太多物资。

    二月初八夜,许县方向的曹洪部队给他们送了粮草,从规模上看,所送粮秣可供其十日消耗。”

    杨平沉思片刻,又问:“若我军夜间围歼他们,有几成把握?”

    侯宝挠头道:“都督,这难为属下了。他们戒备森严,夜间每一个时辰换一次岗。至于能否围歼……属下一个月前才接触军伍之道,实在不知。”

    杨平拍了拍他的肩:“不知道就学。只要你们愿学,本都督就教。”

    十二名汉子齐声道谢。

    鲁达搬来马扎,杨平示意众人坐下,继续问道:“附近可有存粮大户的消息?”

    侯宝回答:“许县附近最大的是荀家庄园,但距此八十多里。

    最近的是颖河东南十多里的向家坞堡,规模比魏家坞堡还大;另一处是临颍城东三十多里的陈家坞堡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三国:云大怒,你惹我干啥 快穿:扭转人生 分手后,傅总才知情根深种 掏空渣爹后妈,资本小姐随军海岛 真千金断绝关系后,侯府后悔莫及 横扫晚清的现代军团 在泥淖中向往 新世纪福音战士,在维修部的故事 双生魂记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