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字节小说网

字节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> 第155章 军队人事调整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155章 军队人事调整(1/2)

    1743年五月中旬,皇城根下的槐树刚抽出新叶,自行车仍是街头巷尾罕见的稀罕物。

    偶尔有富家子弟骑车掠过,锃亮的车把映着日头,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张望。

    深宅大院里,八抬大轿依旧端坐在门廊下,只是轿夫们闲时总爱议论:“听说盐运使家少爷买的那辆车,抵得上咱们三十年工钱。”

    字画铺前,几辆裹着锦缎的自行车被小心翼翼地卸下马车,掌柜的踮着脚数银票,指尖都在发颤。

    然而,随着十多万辆自行车流入市场,隐患逐渐浮出水面。

    苏州河畔,盐商老爷的车链在送货途中突然崩断,整箱海盐倾入河中。

    京城菜市口,御史家眷的车闸失灵,连人带车冲进肉摊。

    最严重的事故发生在扬州漕运码头,漕帮少主骑行时车轮脱落,坠入运河溺亡。

    这些消息本该掀起轩然大波,却在朝廷刻意封锁下,仅化作茶馆里压低声音的议论。

    质量问题虽未撼动自行车的市场热度,却如芒在背般令中华自行车公司总工程师贺四寝食难安。

    贺四在厂区深处辟出独立院落,挂起"自行车改良专项处"的匾额。

    青砖墙上密密麻麻贴满故障分析图,案头堆着断裂的车链、变形的踏板,每一件残次品都标注着详细的事故记录。

    “车架榫卯要改用燕尾槽结构!"贺四用卡尺丈量着断裂的车架接口,对着围聚的工匠们说。

    "再把竹篾链条浸胶次数加到十五层!"

    贺四将清华大学送来的铁质链条样品揣在怀中,每日晨会必掏出来反复摩挲,仿佛握着攻克难题的密钥。

    经过半年多日夜攻坚,中华自行车公司厂房的油灯从未在子时前熄灭过。

    随着工艺的成熟与材料的改良,自行车的生产成本逐渐降低,原本售价一千银元,如今已降至九百银元。

    更令人欣喜的是,通过系统性改进,自行车故障率下降了三成有余,断裂的车链、失灵的车闸、脱落的踏板等问题大幅减少。

    当改良后的新车推向市场,骑行车队不再需要带着备用零件赶路,用户体验得到显着提升。

    街头巷尾,关于自行车“中看不中用”的议论渐渐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“双轮行得稳,千里不费心”的新说法。

    当朝廷五千辆自行车的加急采购文书送达时,汪宽也手中的翡翠扳指"当啷"坠地。

    他盯着文书上朱批的"三日内交付",喉结上下滚动三次才找回声音:"备马!去工坊!"

    暮色未散,汪宽也已旋风般卷进青砖厂区。

    贺四正守在流水线终端,看着质检员给刚下线的自行车调试车闸,被撞开门扉的劲风惊得手一抖。

    "五千辆?三日内?!"老工匠的惊呼混着车间里此起彼伏的敲打声。

    汪宽将文书拍在人工传送带旁的案几上,纸上朱批在油灯下泛着刺目光芒。

    账房先生连夜核算:库房现存3000辆,正常流水化作业每日能产出300辆,但若启动三班倒机制,满负荷日产量可达900辆。

    可即便如此,三天也仅能生产2700辆,算上库存仍差700辆缺口。

    贺四盯着墙上的工序流程图,苍老的手指重重划过:"车轴淬火时间缩短四分之一,浸胶竹链晾晒改为炭火烘干。"

    贺四扯下雕花装饰的工序木牌,"这些非必要工艺全部暂停!传送带每道工序交接时间压缩到一盏茶!"

    话音未落,便有学徒举着新改的木牌奔向工位。

  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寿命推演,从杂役开始苟到万古无敌 绝世万道帝尊 大夏镇妖司,我以妖魔炼金身 重生就是这个样子的 双系统伺候你一人,这福气小得了? 超级系统最强爆君崛起达明 摄政王是病娇,得宠着 我那在地府上班的老公 一不小心穿越到古埃及乱世的普拉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