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8章 招降士卒和生变(1/4)
李星群踩着积雪踏入临时搭建的校场,身后跟着身披玄甲的万林与执笔记录的方泽。千余名契丹降卒被分成十列,粗布麻衣上还沾着前日鏖战的血渍,此刻却都将目光聚焦在高台之上 —— 那里摆着两张八仙桌,桌上摞着泛黄的《大启律例》与空白户籍文书。“兄弟们!” 李星群扯下披风甩在身后,腰间佩剑撞出清响,“我知道你们心里在打鼓!” 他突然指向西侧营房,那里升起袅袅炊烟,“看见没?萧信将军的苍狼部,今早刚领了新棉衣,现在正围着热炕头吃肉饼!”
人群中泛起骚动,几个年轻士卒交头接耳。李星群朝万林使了个眼色,后者立刻捧起陶瓮,浓烈的酒气顿时漫开:“这是大启特酿的烧刀子!愿意听我把话说完的,每人一碗!”
待士卒们攥着陶碗站定,李星群解开最上方两粒盘扣,露出锁骨处狰狞的箭伤:“三个月前,我跟你们一样,也是刀尖上舔血。” 他抓起案上文书扬了扬,“但现在,我手下的老兵,每人都有三亩水浇地,孩子能进免费的义学!”
方泽适时举起竹简:“依《大启律例》,归降满三月者可入大启户籍,五年后,便能在城里城外分得一处庄院和田地,立户建宅,子子孙孙都能传下去!” 他目光扫过人群,“诸位想想,在东齐为奴为婢,和在大启当堂堂正正的子民,哪个划算?”
突然,前排的灰衣汉子将酒碗摔在地上:“说得好听!谁知道你们会不会秋后算账?”
李星群不怒反笑,从袖中掏出一叠盖着朱砂印的契约:“这是萧屋质将军刚签的,他的族人此刻正在领取新兵器!” 他大步走下高台,将契约拍在汉子胸口,“你若不信,现在就去验!若有半句假话,我李星群的脑袋,给你当夜壶!”
汉子捏着契约的手微微发抖,周围士卒纷纷凑近张望。李星群趁机提高声调:“愿意留下的,现在就站到左边!想走的,明日辰时在辕门领干粮!但我把丑话说在前头 ——” 他猛地抽出佩剑,寒光映得众人屏息,“走出这营门,再想回来,可就没这么容易了!”
随着第一声 “我留下” 响起,越来越多的士卒挪动脚步。方泽望着快速减少的右侧队伍,低声道:“将军这法子当真奏效!”
李星群嘴角微扬,将最后一张契约塞进冲来的士卒手中,心里暗自思忖:“这招‘现身说法、利益诱导’,果然和《解放风云》里张政委用的一样好使。电视剧里的桥段,配上这古代的真金白银,果然比千军万马更有说服力。” 他望着校场上涌动的人潮,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。
随着李星群成功劝降大批契丹士卒,方泽与万林立即行动起来。他们借鉴李星群的策略,在各个营帐间奔走游说。方泽擅长言辞,便以利益许诺和未来展望打动人心;万林则凭借一身武艺,在演武场上展示大启军队的强大装备与训练方式,吸引了不少崇尚武力的士兵。
短短几日,八万东齐军队中,竟有六万人选择留下,这庞大的数字令军营中的将领们既惊喜又担忧。面对如此数量的降卒,若管理不善,随时可能引发大乱。李星群深知其中利害,果断摒弃了常规的军事化管理模式,转而将前世在学校里熟悉的管理方法运用到军队之中。
他下令将降卒们重新编制,每一百人设为一个 “班”,从各班中挑选出有威望、有能力的士兵担任 “班长”,如同学校里的 “班委”。这些 “班长” 不仅要负责管理本班士兵的日常训练与生活,还要关注士兵们的思想动态,及时上报异常情况。
为了激发各班之间的竞争意识,李星群设立了 “流动红旗” 制度。每周对各班进行综合评比,内容包括训练成绩、纪律表现、内务整理等方面,表现最优异的班